1.收缩过程
注射成型制品的尺寸一般都小于模具的型腔尺寸,这是因为塑料在成型过程中体积发生了变化。通常把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,尺寸发生缩减的性能称为收缩性。注射制品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收缩,按发生收缩时的条件和特征不同,可分为三个阶段,[敏感词]、二阶段的收缩主要在模具内进行,从充模时开始到脱模时结束,称为模塑收缩性;第三阶段是在脱模以后进行的,一直到制品冷却到环境介质的温度为止(一般为24h),称为后收缩性。
[敏感词]阶段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浇口凝固之前,即保压阶段。在保压期内,物料温度下降、密度增加,最初进入模具型腔内的物料体积缩小,但由于此时机筒仍不断地将塑料熔体压入型腔,补偿了型腔内的物料体积的减小,型腔内制品质量的增加和塑料熔体的不断压实,可一直进行到浇口凝封为止。因此型腔内塑料的收缩率受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的控制,即保压压力越大、保压时间越长,则制品的收缩率越低,在适当的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下,[敏感词]阶段的收缩可以完全得到补偿。
第二阶段的收缩是从浇口处的塑料熔体凝固后开始的,直至脱模时为止。在该阶段已声名狼藉熔体进入型腔,制品的质量也不会再改变。此时,非结晶型塑料的收缩是按体胀系数进行的,收缩的大小取决模具温度和冷却速率,模具温度低,冷却速率快,分子来不及松驰即被冻结,因此制品的收缩小;而结晶型塑料的收缩主要取决于结晶过程,结晶度提高,则制品密度增加、体积减小、收缩增大。在该阶段中,影响结晶的因素仍是模具温度和冷却速率,模具温度高,冷却速率慢,结晶完全,因此收缩大,反之则收缩小。
第三阶段的收缩是从脱模后开始的,属自由收缩。此时,制品的收缩率取决于制品脱模时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,也取决于线胀系数。温差越大,材料线胀系数越大,自由收缩越大。制品脱模后的后收缩有90%是在脱模的6h内完成的,10天内完成几乎全部的剩余收缩。所以测定的制品收缩率一般是指脱模后24h内的收缩率,以后的收缩可忽略不计。